(资料图)
解决“充电焦虑”需三方协同共建(主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规模化、高质量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充电桩市场需求也得到了释放,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高速增长。然而,在充电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充电难、找桩难等问题成为了新能源车主的普遍困扰。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能源用户的充电行为和体验,汽车之家研究院开展了充电体验调研,并于日前发布《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洞察》报告,以深入了解用户的充电习惯,发现用户在充电场景下的需求和痛点,通过优化充电服务,有效解决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问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市场需求强劲,充电设施建设布局也在快速完善中。充电桩增量快速上升,截至2022年保有量已超500万,增速超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车桩比已达2.51。报告分析,充电桩类型主要分公桩和私桩。由于用户对充电便捷性和充电桩的私人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私桩布局成本低,私桩成为目前行业主要补能方式,私桩量占比超六成,增速迅猛。公桩占比不足四成,其中有超一半为慢充桩,发展速度不及私桩,公桩车桩比仅7.31,但与欧美等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公共车桩比仍然领先。
图为位于山东省寿光市的一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记者张守营/摄
报告显示,充电桩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现有的充电桩基建在布局、运维等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公共充电设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尤其高速公路充电场景下用户充电焦虑严重,高速公路充电桩量在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占比不足2%,同时受节假日影响,高速公路非节假日期间充电桩利用率低,节假日充电车辆集中,排队现象严重。
汽车之家研究院在2023年6月面向中国新能源车主进行充电体验调研,调研发现,家充是首选,多在公司/家庭“两点一线”路径充电。从用户充电行为看,仅不到四成用户只使用家用充电桩充电,更多用户会选择在多种充电场所进行充电。多场所充电用户中,家用充电桩仍然是第一选择,比较方便快捷;此外,用户会常使用离公司和离家近的公桩来充电。多数用户每周充电3次以内,插混/增程用户习惯将车当纯电使用。从用户充电习惯看,超八成用户每周充电3次以内,纯电用户充电频率最低;此外超八成插混和增程用户将汽车当纯电车使用,其中近一半用户习惯即用即充。慢充仍是用户目前最常用的补能方式。从用户充电方式来看,更多用户常使用慢充桩充电,因为目前市场上慢充桩相对较多,且充电费用低。
根据用户充电过程中的明显痛点,汽车之家研究院针对用户充电体验开展了满意度调研,包含充电费用合理性、公共充电设施使用及管理、充电消耗时长、充电网点分布及数量、充电平台/App使用五大方面。调研发现:用户对于充电费用合理性和公共充电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满意度最低,充电时长及网点分布满意度居中,充电平台及App的使用满意度最高。
报告建议,针对充电行业发展过程中用户充电痛点,需要政府、运营商和主机厂三方协同共建,共同推进充电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政府需加强行业监管及完善管理指导措施来维稳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环境,避免肆意调控价格等情况;另一方面运营商和主机厂可协同合作完善充电服务,以实现资源共享、成本共摊,通过差异化服务形成竞争优势,探寻探索新盈利模式,同时加大电池技术研发,发展超充、高压快充等方式提升补能效率,优化用户充电体验,让用户充电更加方便快捷。(记者 | 张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