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武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村集体实际,发挥地理生态优势,开出“致富良方”,积极拓展致富路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促增收,以产业助振兴。如今,小小的产业中已蕴含着大大的民生,特色产业也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资料图)
城子村位于麻武乡西北部,地处十万沟大阴山腹地,山大沟深,农户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近年来,城子村利用当地特有的地质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土豆、山药、胡麻都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为增加村民收入探索新的渠道。
近日,在麻武乡城子村韩云鹏家中记者看到,院内到处都摆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土蜂箱,嗡嗡作响的小蜜蜂们在土蜂桶前争先恐后的排队“回家”……。此时,付宝怀正在和自己的老伴进行收蜂,将收好的小蜜蜂放入土蜂箱后,就开始进行缝箱。据付宝怀介绍,由于麻武乡深处大山之中,环境好养蜂有条件,在蜂群繁殖和生产季节,粉源植物种类丰富,便于蜜蜂采集花蜜和花粉,正是人们所说的“百花蜜”。
麻武乡城子村三社蜂蜜养殖户付宝怀说:“今年这个分蜂是刚开始,分了前后不到10天,一共分了4窝子,来了一窝子,分了3窝子,去年收了不到200斤蜜,也就是将近20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城子村还依托“城子山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起了刺苞头,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为村民提供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据悉,刺苞头,是药、菜两用的名贵野菜,它的树根茎可入药,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小小刺苞头的种植,托起了全村村民的致富梦,不仅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更为麻武乡开辟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致富路。
“我们城子村种植刺苞头从19年开始,当时第一年种了200亩,这个产业不但带动我们当地的经济,而且还增加了我们农民的收入,采摘工钱是100-120,一个人一年下来能收入大概3000-4000元左右,每年的采摘时期就是一月左右。”麻武乡城子村二社村民韩云鹏说道。
被誉为“国菜”的马铃薯,是甘肃农业产业化最早、产业链最全、竞争力最强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也是麻武乡必不可少的农作物种植之一。在麻武乡麻武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熟练的切马铃薯籽,一块块马铃薯在她们的刀下翻滚着,堆成小山后,撒上草木灰进行搅拌,最后进行装袋,这一年的种子便准备好了。
麻武乡马铃薯种植大户朱天祥说:“从去年以来,我就开始在麻武种植马铃薯,去年承包了400亩,一亩地能收2吨,一共收了800多吨,今年我又多承包了100多亩地,一共就是500多亩,目前,正在切种子,这几天就可以播种了,希望今年能有个一个好收成。”
麻武乡依托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的土特产土豆、刺苞头、土蜂蜜、土鸡蛋等特色山货,在周边乡镇远近闻名,“靠山吃山”的新路径也成为了麻武乡老百姓致富的“幸福密码”。同时,麻武乡以平凉市崆峒区城子山货农特产品开发农民合作社为首的改革先锋,鼓励和支持产业带头人、致富能人大户等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发展,建成农特产品加工车间1处,装修农产品展厅2处,注册了“麻武康源”产品商标,通过对农、土特产品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推动农特产品“产得出、卖得掉、销得好”,真正做到把游客引进来、把产品销出去,让村民富起来。
“今年以来,麻武乡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围绕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兴的工作目标,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全乡种植刺苞头820亩、胡麻、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2500余亩,养殖土鸡1800只,土蜂420箱,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下一步,麻武乡将坚持在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壮大规模、做优品质、打响品牌,以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麻武乡乡长郝庭亮说道。
甘肃广电全媒体记者:哈骥洲 平凉市崆峒区融媒体记者:郭丽 通讯员:殷腾蛟
来源:崆峒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何思哲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