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表层,是令人动容的爱恨情仇和聚散离合,但文本深处,每一个角色、每一种情感都与长沙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从书店开始,到大排档结束,精神食粮与生理食粮遥相呼应,也恰是观众的双重观影体验——好想吃,又好感动。
【资料图】
作者|董飞、编辑|孤鸽
这个五一假期,各地为展现吸客魅力花式“卷活”,旅游业是肉眼可见的火爆。与此同时,难抢的车票、拥堵的路况、飙升的民宿价格……也让人望而生畏。
如果想去的地方去不了,想回的家乡没法回,如何舒缓情绪?由张冀编剧、执导的电影《长沙夜生活》,提供了一种“云旅游”方式——坐在影院就能领略网红城市长沙的魅力,一键解锁吃喝玩乐,省时省事又省钱。
影片可谓导演写给长沙的一封情书,以4条线索、4个空间,围绕亲情、爱情、友情等主题,串联起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平凡小人物在一夜间经历的悲欢离合,情节丰富,结构精巧,更重要是充满情感治愈力。有观众评价:“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包容’‘治愈’的城市特质,让大家再一次知道长沙有多美好,每个长沙人看完都为家乡骄傲!”
长沙是影片的主角
在今年竞争激烈的五一档,《长沙夜生活》猫眼评分9.3分,淘票票评分9.3分,微博评分8.4分、大V推荐度98%,反响热烈,赢得良好口碑,但因为整体排片占比较低,很多观众不能方便看到,有些可惜。
很多人可能只凭片名会认为电影是长沙的城市宣传片,影片也确实展现了长沙绚丽多彩的夜景,但看完后就会发现绝非如此。它是以电影本身的创作规律,讲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他们如何面对故乡、面对选择、面对过去。即使你并非长沙人,也能从中得到感动和感悟。
就如张冀导演所说:“我没有在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观众已经看了很多遍的东西,我在做一个能够让电影跟生活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东西。”
长沙一夜,风流潇湘
陆游诗云“不到潇湘岂有诗”,长沙这座城市,既具备近代引领百年风流的红色底蕴,亦包含现当代建设敢为人先的魄力。《长沙夜生活》的核心主角,就是长沙这座城,不仅是几条故事线发生并聚合的地理空间,也是将长沙人生活理念浓缩提炼后的精神印章。
故事从一家24小时书店开始,少年景为为(尹昉 饰)与少女何西西(张婧仪 饰)因一场争执结识,但得知今晚是何西西在长沙的最后一夜时,景为为向她发出邀请,两人开启了夜游长沙的徒步之旅。在用脚步丈量这座既古典又现代的城市过程中,岳麓书院的厚重与五一广场的热情重叠交织,甩下包袱交谈与小心翼翼的试探后,他们打破屏障,向彼此述说心底埋藏多年的秘密。
景为为和何西西
与此同时,“永远接不到商演”的脱口秀演员何岸(张艺兴 饰)在这一夜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这个坚持用长沙话讲脱口秀、誓要“带领长沙话走向世界”的年轻人,在冷场的现实和原生家庭的困境下,是否还能保有对湘情的依恋?
另一边,从天寒地冻的烧烤摊到觥筹交错的大排档,丽姐(苏岩 饰)见证了近年来长沙人味蕾的变迁,经年累月的劳作和对人情冷暖的洞察,为她赢得了夜宵领域里无可争议的C位。从一只小龙虾少了几味调料,到某位顾客肚里能装几两白酒,她都熟稔于心。店里的招牌米粉,不仅打破了长沙的日夜界限,也模糊了长沙人劳作与休息的时间概念。
苏岩饰演大排档老板娘丽姐
站在街头,仰望星空,每当长沙之眼用璀璨的烟花吸引全城的倾目,便是宣告了长沙夜生活正式进入高潮。但你可曾想过,缔造这童话梦幻一瞬、将所有人快乐推向顶点的人是否快乐呢?陈清智(白宇帆 饰)和梁宝琦(周思羽 饰)这两名摩天轮守护人,一个为情路不顺感慨哀叹,一个因乡愁骤起眼含热泪。他们的故事,代表了异乡人的梦想和情感。
4组人物,4个空间,《长沙夜生活》将镜头对准在长沙生活的普通人,看似静谧普通的夜晚,却有无数精彩的故事在悄然发生。赏夜景,说口技,尝美食,品情感,导演张冀用4种感官,讲述了4种人生形态,共同构筑了长沙的悄然一夜。
片中的长沙美食小龙虾
影片的表层,是令人动容的爱恨情仇和聚散离合,但文本深处,每一个角色、每一种情感都与长沙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从书店开始,到大排档结束,精神食粮与生理食粮遥相呼应,也恰是观众的双重观影体验——好想吃,又好感动。
影片结尾处,第一缕晨曦映照,月色还未散去,青年男女一吻定情,浪漫推向极致,而城市也迎来新的一天。这正是导演张冀所追求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的生活质感,“万家灯火中每个人虽然都承载着孤独和伤痛,但是最终可以解开心结,一起再次出发。”
假期云打卡,再访不夜城
不少游客曾打趣,长沙是一座需要“倒时差”的城市,这是在戏说长沙日与夜交织覆盖,无需时间和光照来明确区隔。而想要拍出长沙的特质,“夜生活”显然是最好的切入点。
剧本写作阶段,张冀曾到长沙体验生活,在清晨见过坐在街边看手机里女儿照片的代驾,收了臭豆腐摊准备回家的摊贩,一边哼歌一边扫街的女清洁工,早上6点把消夜吃成早餐的食客们……久居长沙的人,很容易时间模糊,这座城市在时态上不是固定的。
影片中吃夜宵的长沙人
到了影片中,这一魅力无疑被提炼并放大了。影片有意弱化时间流淌的痕迹,强化空间这一情绪器皿,观众跟随角色饱览长沙夜景,共融共情。比如影片中脱口秀演员何岸前后两次登台,心境发生180度改变,何岸因何产生转变,影片并未过多着墨,前因后果交代完毕后,中间的部分留给观众自行解读,这中间的留白,便是影片对时间元素的稀释。
拍摄时,张艺兴主动向导演提出全片使用长沙方言表演,以体现对家乡的热爱,也与影片的整体气氛契合。在方言的加持下,张艺兴的表演松弛自然,让何岸这个角色有了独特的气质。尤其是返场表演,段子的文本提升后,方言中融入了强烈的感情,让人笑中带泪。
一座城市的魅力,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创造的,人的生活、情感状态,便是城市气氛的映射。《长沙夜生活》中,张婧仪饰演的何西西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而白宇帆饰演的陈清智是来自西北的务工人员,尽管两个角色在片中分属不同线索,却呈现出工整的镜像关系:一个是想要出走却决心未定,一个是执意留下却有思乡心切。
与上一辈闯南昌、上义乌、跑重庆、下广州,尝尽辛酸苦辣的长沙人不同,何西西的出走,更多的是某种精神诉求,因为长沙给她的爱太过浓烈和密集,她想换一个空间去呼吸,但最终发现故乡还是割舍不下。而恪守着“把活儿干好”的陈清智,告别西北的烟尘,成了“长沙之眼”的守门人,在俯瞰城市夜景的间隙,有过对身份的追问,更多的是对梦想的执着。
片中何西西在街边唱歌
这一代人的困惑,上一代人早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丽姐作为外来者,用勤恳和坚持抓住了城市给予的机会,获得了生活的尊严;儿子何岸一心想逃离各种情感牵绊,却发现生命的真谛就在最朴素的一颦一笑之间,最终与父亲和解,也与纠结的内心和解。
影片镜头有意无意扫过熙攘的街头,人来人去,夜夜常新。作为一部全黑夜制作的电影,《长沙夜生活》题材的独特性决定了拍摄的难度。全黑夜制作并不意味着“一黑到底”,相反,影片中的夜景,呈现出不同场景、不同层次的质感。岳麓书院的夜,幽深静谧;商业区的夜,是热烈欢腾;大排档的夜,被红色招牌和黄色光斑占据;摩天轮的夜,璀璨中夹杂着一丝孤独……张冀用移动和景深镜头赋予了画面鲜活的呼吸感。
片中美丽的长沙夜景
大银幕上的长沙,时而光影斑驳,意兴阑珊,时而灯火通明,华灯绽放。在张冀看来,这种多样化、多层次就是长沙的文化和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外界无法赋予,“是靠长沙人生活出来的”。所以,最终影片着眼的还是人,灯光耀眼处有落寞者,黑暗角落里藏着伤心人,他们的故事有一种伤感,而伤感里有诗意,有真情。
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这正是长沙这座城市的特质,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客,都能在这里收获归属感。而这座城,也因为这群人填补了全新的精神气质,焕发出多元的人文魅力。长沙不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不想离开。
求真求实的创作理念
在执导《长沙夜生活》之前,张冀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编剧,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与导演陈可辛合作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夺冠》,均引发行业反响,并凭借《夺冠》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他参与编剧的《一出好戏》,票房高达13.55亿元。
从编剧作品可知,张冀擅长真实题材创作,追求现实主义表达,在他看来,真实的生活更能打动人,“按套路编织的戏剧事件,会完全被真实生活的细节所击败”。所以,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也选择了现实题材,去展现真实的城市、真实的生活和人物。
导演张冀
张冀是湖南湘西人,了解湖南文化,但并不算土生土长的长沙人,为了写好剧本,他到长沙体验生活两个月,观察生活在烟火中的普通人。比如,他观察到大排档的老板娘一般不吃辛辣的东西,就喝白粥,因为她们经常吸入油烟,嗓子不好,这个特点用在了片中的丽姐身上。
实地采访中,他还意识到脱口秀在长沙其实也很火,并从中看到了长沙的年轻一面和传统一面交织的美感,年轻人的身上有着岳麓山和湘江水的影子。于是,他用脱口秀这一形式来讲述一段父子情:一个蹩脚的脱口秀演员,因为父亲的到来,讲了一段终于好笑的脱口秀,但追梦之路可能在今天就会结束。新与旧交替之间,是人生选择,也是心灵的成长。
张冀长期以来保持着一个创作习惯,每次动笔之前,他都会花两个月的时间精读资料、体验生活、真听真看真感受。“我拍这样的电影,从我私人的情况来讲,是我对家乡的精神上的一次回归。”求真求实的创作理念,使影片传递出的情感不再悬空缥缈,能被观众真实地触摸。
导演张冀和主演张婧怡、苏岩
同时,张冀也是一位敢于挑战难度、不断追求创新的导演。以往他笔下的故事类型跨度大,矛盾冲突强,而到了《长沙夜生活》中,他却有意摒弃单一叙事视角、弱化剧情的表层冲突,投入于群像描写,重在人物内心情感挖掘。影片中,城市与生活始终是第一位的,不像其他城市风情片,“生活”仅仅是一个背景板,一种可选项,不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下线了。
如何从影片的第一秒就将生活“前置”?张冀用他对生活的体察和细节的把控给出答案,比如,因为他留意到年轻人在B站、小红书讨论哲学,故而有了景为为、何西西的图书馆对谈的戏。好的电影,是需要进入到生活烟火气之中的,进而与时代精神产生共振。
《长沙夜生活》正在热映
在多屏共生的互联时代,对于城市品牌的打造,既要以当地特色文旅为根基,也要依托于逐渐合拢的全屏传播,横竖有人气,长短都精彩。短视频负责迅速抓取游客眼球,而诸如《长沙夜生活》这类精品视听产品,则嫁接着游客身心舒畅与地方文化底蕴之间的情感桥梁。
因为一部电影,爱上一座城,《长沙夜生活》的更大价值在于,它超越了一部电影的商业属性,树立起一种新的电影形态。不妨大胆设想,随着影片在这个五一档期的走俏,不仅长沙文旅能再创高峰,以“电影塑造城市、城市赋能电影”的双向联动模式也将风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