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财经《封面直播》栏目
830万人失业、股市暴跌45%……在美国白宫模拟债务上限的“末日场景”报告中,足以窥见债务违约对经济的灾难性影响。早在今年1月,美国政府已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停止发债。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多次警告债务上限最早在6月1日触及,一旦债务违约将引发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灾难”。
但迄今为止,驴象两党继续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僵持不下,迟迟未达成一致。31.4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成为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达摩斯利剑,全球金融市场的神经为此紧绷。
(资料图)
在美债违约进入倒计时之际,财经《封面直播》邀请到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钱军,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经济学教授、联邦储备系统华盛顿总部前高参John Rogers,共话美债危机将何去何从,违约的灾难性后果如何避免。
谈及美债增长的原因机理,Rogers表示,“如果有一年政府支出高于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借款弥补缺口,这些借款就是国债,如果政府每年收不抵支,国债就会不断增长”。
过去,美国国债大量增加多出于战争或大萧条等重大事件,如今债务上限已经演变为一种令人担忧的财政政策。Rogers指出债务的增加更多由结构性因素导致,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增加、税收制度无法积累足够资金来履行的社会保障,而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财政政策的动荡。“或许高额负债可以部分归咎于新冠,但美国早已负债累累。”
那么,这次美债真的会发生债务违约吗?Rogers认为不太可能,这次债务上限会像往常一样再次提高。
在对谈中,钱军与Rogers达成了共识,“我们都认同美债上限是一场懦夫博弈,看两党谁先扛不住,到一定程度双方可能会达成协议。”美国无法将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提升并不等于美债违约,钱军同样指出过去三十年美国政府有过短期关停,未按时发放公务员工资,但政府对国债仍然守信。
如今,债务上限日益沦为党争工具,从经济问题演化为政治问题。Rogers表示,“债务上限不是美国财政政策的问题所在,就像温度计不会导致发烧一样,债务上限只是衡量债务状况的指标,美国政客应该对此做到未雨绸缪。”
硅谷银行爆雷、美债触及上限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更广泛的担忧,助推了去美元化的声浪。Rogers介绍,去美元化是指用其它货币取代美元作为贸易工具,目前涉及四个领域:一是类似石油的全球性贸易货品,二是中央银行持有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三是双边贸易协定,四是全球投资者持有美元作为个人资产。
其中,在双边贸易领域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逐渐替代美元,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在进行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时,人民币开始占有一定的结算比例。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截至3月底人民币首次超越美元成为中国最常用的跨境结算货币。
针对去美元化的现象,Rogers同时强调,各国以何种货币支付是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状况的直接反映,但没有非常重要。重点应在出口商愿意把贸易积累下来的利润存成哪种货币,他们希望持有哪国的货币作为资产。
“其实去美元化的进程在十一年前已经开始,一直在稳步进行,但各国仍有60%左右的外汇储备都是美元。”Rogers指出。
以下为《封面直播》钱军对话Rogers内容集锦:
美联储前高参:美国财政部早就负债累累、黔驴技穷
美国自立国以来已有国债,所谓的“债务上限”是美国政府根据国会授权,为了履行现有法定义务而能够举借的债务总额。在谈及美债危机何去何从之前,Rogers先阐释了美债增长的原因机理:“如果有一年政府支出高于税收收入,就必须通过借款弥补缺口,这些借款就是国债,如果政府每年收不抵支国债就会不断增长。”
债务上限作为美国财政政策的一部分,由来已久。自1917年开始美国一直在提高债务上限。目前美国国债已高达31万亿美元。
“过去美国国债大量增加多出于战争或大萧条等重大事件,但如今债务上限已经演变为一种令人担忧的财政政策”,Rogers指出债务的增加更多由结构性因素导致,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医疗成本增加、税收制度无法积累足够资金来履行的社会保障,而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财政政策的动荡。
“或许高额负债可部分归咎于新冠,但美国早已负债累累。”Rogers提到。
美债每次触达上限美国财政部都采取延迟发放养老金等手段,但从2023年起金融市场出现许多过热的信号,表明财政已经不堪重负。Rogers表示,财政部长耶伦最近提出”X日期”,意思是财政部”黔驴技穷”,真的没钱了,一天都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