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分布着海鲜水产养殖基地,商品鱼基地如渤海主要养殖的海产品有小黄鱼、带鱼、海参、鲍鱼、扇贝等,东海的带鱼、大黄鱼产量都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乌贼超过80%。浅海滩涂养殖基地如渤、黄海,其海带产量占全国的4/5以上。
中国海鲜产业主要集中在一部分区域,特别是以北方的辽宁、山东以及南方的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附近区域最为密集。其中山东省位居中国海鲜生产业的首位。从海鲜消费场景角度来说,主要是有2个,一个是个人/家庭消费,另外一个渠道就是海鲜餐饮店,包括海鲜大排档、海鲜自助、海鲜连锁店等场景。目前海鲜餐饮是海鲜消费中最大的应用场景。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显示:
(资料图片)
中国是世界上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海产进出口大国。中国的海鲜行业增长率在10%至30%之间,处于成长期,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排名前十的海鲜品牌市场占比不到3%。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畜肉消费中以猪肉为主的猪牛羊肉比重已从过去超过60%降至50%以下,而海鲜消费比重则从过去的23%提升至目前的约3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海鲜消费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增长率在10%至30%之间。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中国计划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技术。这不仅是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有力举措。中国作为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资源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人类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时期。从发展阶段来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整体上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随着进口高档海鲜不断增加,中国餐桌上的高档海鲜种类也日益丰富。受欢迎的奢侈海鲜包括龙虾、螃蟹、鲑鱼、牡蛎、海参以及许多其他品种。2022年,越南渔业经历了大幅复苏和增长的一年,尽管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存在较大波动。2022年前11个月,越南海鲜出口额达到1020亿美元,同比增长28%。调研显示,东部地区的居民海产消费量高,且市场下沉渠道容易打通;而西部地区的海产消费量较低,受冷链、交通等因素制约,市场开发难度较大。
2023年海鲜水产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海鲜消费的增长势头迅猛,增长率在10%-30%之间。可以预见,目前我国海鲜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流的发展,市场仍将持续保持增长。
从购买海鲜的消费场景角度来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个人/家庭消费,另一个是海鲜餐饮店,包括海鲜大排档、海鲜自助、商超等场所。目前,海鲜是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应用场景。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虾和巴沙鱼的出口量实现增长,由于需求旺盛和价格上涨。然而,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高通胀影响了消费者情绪,并导致各大市场库存增加,从而导致2022年下半年出口量迅速放缓。
2020-2022年,中国海鲜行业总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2020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达到约6900亿元人民币。2021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4%。而预计到2023年,中国海鲜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约为5.2%左右。
我国的海鲜消费正在迎来突破性增长,电商领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将给养殖业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中国海鲜消费量方面,中国也是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人口与中国相当的印度,每年的海鲜消费量只有中国的十三分之一。而人口约是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海鲜消费量只有我们的九分之一。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海鲜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预计到 2030 年,千禧年后新生一代的消费习惯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海鲜产品消费的中坚。
从民众基础层面来讲,国内目前的海鲜水产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消费份额占比逐渐扩大。一线城市稳步增长,二、三线城市紧跟不断扩张。海鲜行业分析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往高档的龙虾、鲍鱼、螃蟹逐渐走进平民百姓家,无论是从整体消费频率还是消费人群基数来看,中国的海鲜水产市场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海鲜水产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海鲜水产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海鲜水产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欲了解更多关于海鲜水产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海鲜水产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