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7月26日晚,小鹏和大众宣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小鹏给平台给技术,大众出钱,双方将在国内打造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计划2026年将其推向市场。
(资料图片)
几个月以前,合资车和新势力还在为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但国外车企已经研究上了如何加入新势力。有了丰田和比亚迪的开路,这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奔驰看上了吉利,大众看上了小鹏,大众旗下的奥迪也没有闲着,找上了上汽。就在同一天,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大众针对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新版本正在徐徐展开。
大众变“小众”,小鹏成“大鹏”
仅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言,大众属于“小众”,小鹏相对而言属于“大鹏”。
根据大众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交付量为32.16万辆,同比增长48%,但这主要都是欧洲老哥给力。上半年大众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交付量为21.71万辆,同比增长68%,占比高达68%。而在中国市场,大众电动车的交付量仅为6.24万辆,同比下降约2%,占比只有19%。
小鹏汽车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其实也很辣眼睛,其累计交付41435辆电动车,同比下滑39.93%,远不及去年的水平。但小鹏自己有话要说:产品换代加上新车交付急需资金,能够保住基本盘就不错了。以小鹏的体量对比大众,那么后者的表现其实更加拉胯。
不过,在这场“小+大”、势不均力不敌的合作中,小鹏和大众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小鹏正在努力推进新车G9和G6的交付工作,现在最缺的是钱和市场,大众的入股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大众呢?其实缺乏的是智能化以及第二块敲门砖,因为大众ID系列电动车显然很难再讨到中国消费者的欢心了。
它们在玩一种很新的合资
在合资车时代,国内车企想要的是技术,但直到现在,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动机技术也没有超过国外车企。然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直接推翻了这条旧赛道,自主汽车品牌实现了弯道超车。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952.4万辆,自主品牌销量达到598.6万辆,首次实现半年度市场份额超50%,这也意味着合资车时代正在走远。其中,比亚迪凭借三电技术的优势,正在逐步稳固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霸主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5.56万辆,位居第一位。平均算下来,比亚迪每个月的销量都能达到恐怖的20万辆,将丰田的合资车企踩在了脚下。
打不过就加入,丰田在这方面的决心倒是比电动化更为强烈。早在2019年,丰田便与比亚迪签订合约;2022年10月24日,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一汽丰田bZ3正式发布。该车虽然基于丰田e-TNGA架构打造,但搭载的是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驱动电机。此外,双方还成立了比亚迪丰田合资公司,想用这种传统的合资方法来固定这种合作。
相互捆绑的方法有很多,不只是合资这种固有形式。
与丰田和比亚迪的合作相比,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就显得灵活很多。据了解,大众将向小鹏投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R)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4.99%的股份,并将在后者董事会中占有一个观察员席位。大众方面还透露,新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将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
大众相当于以参股的形式,用50亿元买了小鹏汽车的技术平台。
小鹏带得动大众?
事实上,大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非常虚,相当一部分电动车在各大城市成了租车,被推向马路边无人问津。这一定让大众高层十分担忧,如果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就无法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其全球电动化的雄心也无法获得支撑,毕竟中国一项被视为全球电动车的最大单一市场。
彭博社此前曾预测,今年全球电动乘用车的预估销量为141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60%左右的份额。而大众电动车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仍然很疲软,甚至打不过腰部的新势力,这让大众如何不急?
实际上,大众选择小鹏更像是在试水。虽然丰田和比亚迪早就推出了合作车型,但市场反映并不强烈,这可能和该车智能化程度还是不高有关,现在国内新势力之所以能压着合资车打,很大程度上倚靠就是更好的智能化体验。大众明显看到了这一点,在看了新势力一圈后,大众最终选择了小鹏。
在技术框架层面,大众和小鹏合作初期计划开发两款面向中国消费者的B级电动车,并计划于2026年上市。在B级车市场,国内的新势力争份额争得正凶,比亚迪、小鹏、哪吒等都势在必得。与此同时,合资车在这一市场正在丢失自己的优势,国内消费者购买新势力B级车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因此,笔者并不看好大众和小鹏的这两款电动车。
其实,小鹏自己都自身难保,旗下小鹏G6当初交付时势头很猛,但表现在账面上,小鹏汽车的销量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根据理想发布的销量数据(上险量数据),小鹏7月17日-23日的周销量为0.26万辆,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起色。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小鹏G6的交付节奏过慢造成的。
写在最后
大众一开始想要以合资的形式争夺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但一路上走得磕磕绊绊。自从看过今年的上海车展后,大众似乎也意识到了中国正在经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巨变,也深刻认识到了放权给中国团队的重要性。不过,像大众这样的巨头,显然不可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它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方式,以确保自己在其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